延安市“十三五”农村经济取得显著成效 农业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发布时间:2021-03-11 09:08:22 来源: 延安市统计局 “十三五”时期,全市紧紧围绕“三农”工作一系列方针、政策,不断牢固农业基础、大力发展支柱产业,积极推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,以苹果为主的农产品后整理取得进展,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,乡村振兴稳健推进,农业农村经济取得显著成效。
从统计数据看,粮食产量逐年稳定增长,达到71.81万吨;苹果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,产量再创历史新高,达到370.39万吨,商品率达到95%以上;现代农业设施快速发展,蔬菜产业不断攀升,产量突破120万吨;畜牧业生产迅速恢复,呈现良好态势。一系列数据展现着全市“十三五”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亮丽成绩单。
一、“十三五”期间全市农村经济发展基本情况
(一)农业生产稳步发展,总量逐年增加。2020年,全市实现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336.08亿元,比2015年增加127.10亿元,年均增长4.4%。第一产业增加值190.41亿元,比2015年增加69.70亿元,年均增长4.4%。
(二)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,经济作物保持较快增长。种植业作为农业主导产业,我市不断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变化,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,园林水果、粮食、蔬菜三大种植业产量稳步增加。其中园林水果优势突出,产值占比逐年提高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园林水果产值占种植业产值比重分别为67.9%、67.5%、65.7%、65.6%和71.5%,支柱产业地位日趋巩固,成为拉动农业产值增长的主要动力。
1.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高。近年来,在粮食直补、农机补贴、种子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的保障下,继续实施稳定玉米面积,扩大以谷物为主的杂粮和薯类面积战略,适度扩大饲草型玉米、马铃薯、谷子和豆类等种植比例,粮食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,综合产能和效益全方位提升。2020年,全市粮食总产量71.81万吨,较“十二五”末增加7.36万吨,年均增长2.2%。
2.水果产业立足根本,持续优质发展。五年来,全市紧紧围绕如何做大、做强果业生产战略目标为主线,认真落实加快苹果产业后整理重大决策部署,以提质增效为重点,强化科技支撑,大力推进现代果业建设,园林水果生产形成以苹果为主的发展格局。2020年,全市园林水果产量381万吨,其中苹果产量370.39万吨,较“十二五”末分别增加96.35万吨和95.43万吨,年均分别增长6.0%和6.1%。苹果产量占全市园林水果产量的比重为97.2%,较2015年末提高0.6个百分点。全市果业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局面,苹果产业优势日益巩固,已成为农业经济重要支撑产业。
3.蔬菜产业迅速扩大,品种结构继续优化。近年来,全市各级政府继续加大对蔬菜产业发展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,突出抓好蔬菜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提质工程,蔬菜品质和品种结构进一步提高,产业规模持续扩大,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。2020年,全市蔬菜产量120.94万吨,比2015年末增加29.84万吨,年均增长5.8%。蔬菜面积2.34万公顷,年均增长4.3%。其中设施蔬菜占蔬菜总量比重较大,占比连续5年均达到50%以上,在农民收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。2020年底,全市设施数量达到18.36万个,比2015年末增加1.23万个,年均增长1.4%。设施蔬菜生产规模明显扩大,商品率提高,科技含量加大,以反季节蔬菜生产为主、四季有菜的格局已经形成,丰富了城乡居民的菜篮子,增加了农民收入。
4.农业生产结构逐步调整,区域特色产业日趋显现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全市结合区域实际,利用资源优势,壮大食用菌、中药材等产业发展规模,通过政策扶持和引导,强化投入力度,以标准化生产为保障,产业化经营为动力,特色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。2020年,全市食用菌产量9153吨,较2015年增加8630吨,年均增长77.3%;中药材面积和产量分别为0.4万公顷和7535吨,年均分别增长38.1%和25.8%,发展势头良好。
(三)畜禽生产稳步发展,养殖效益全面提升。近年来,受全国、全省畜牧业生产低迷影响,全市畜牧业发展受到一定冲击。根据形势,我市积极启动应对机制,认真落实畜牧生产恢复扶持政策,采取激励措施,加快生猪、湖羊养殖规模扩张,有力推动了畜牧业生产迅速恢复。截至2020年底,全市存栏猪、存栏牛、存栏家禽分别达到41.80万头、6.36万头和307.69万只,较“十二五”末年均分别增长0.5%、2.2%和0.1%。畜禽生产稳定发展,确保副食品消费市场的有效供给。
(四)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快速增长,生活水平大大提高。2020年,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45元,较2019年增加969元,增长8.2%,增速居全省第三位,分别高于全国、全省1.3个和0.2个百分点。
二、存在的主要问题
“十三五”以来,全市农业基础不断牢固,产业结构调整持续推进,农村经济社会稳步发展,但在优势产业的产业化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。
(一)农产品加工、销售大型龙头企业少。苹果作为我市优势产业,“十三五”以来呈稳步增长的良好态势,2020年全市苹果产量370.39万吨,实现产值200.39亿元。但从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关联度来看,存在二产弱,三产零、小、散的问题。截至2020年底,规模以上工业中苹果产业涉及企业仅20户,实现产值7.04亿元,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0.5%,户均产值0.35亿元,其中5000万元至1亿元企业仅4户;限额以上果品及农产品批发业和零售业66户,实现销售额19.43亿元,占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销售额的6.0%,户均销售额0.29亿元,其中亿元以上企业仅2户,5000万元至1亿元企业7户;苹果仓储企业20户,实现营业收入4.56亿元,占规模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4.7%,户均收入0.23亿元,其中营业收入5000万元以上企业仅1户。除苹果产业外,纳入统计的其他农产品加工企业15户,实现产值4.42亿元,仅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0.3%。
(二)产业链不够成熟、附加值低。苹果从生产、仓储、加工、销售、运输等环节中,虽存在一定关联,但依然是各自运作、利益自享、风险自担,在产业链中未形成规模化管理和有效的利益链。另外,畜牧业深加工产品少,大部分以初加工品进入市场,产业链不长。
三、建议及对策
(一)围绕产业化经营,不断培育壮大龙头企业。龙头企业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具有强大的带动作用,也是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环节。要依托苹果等优势产业,按照产业化经营的需求,在不断加大对现有企业扶持力度的同时,进一步强化措施,特别是加大在用水、用电、用地、融资等方面的政策支持,积极培育一批规模大、带动力强的生产、销售龙头企业,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。
(二)围绕优势产业,延伸产业链。按照“农头工尾”的要求和思路,围绕苹果、畜牧业等谋划配套产业,提高与工业、服务业的融合度。在果品、畜禽等农产品的深加工、精加工上下功夫,继续鼓励发展果袋果筐、品牌包装、仓储、销售、运输、农村电商等关联产业,进一步延伸产业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