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十三五”时期延安市消费市场发展分析

发布时间:2021-03-12 14:56:46    

     “十三五”时期延安市消费市场发展分析

 

       发布时间:2021-03-11 16:27:25     来源: 延安市统计局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2020年是“十三五”收官之年,也是“两个一百年”历史交汇期、脱贫攻坚的决胜期,具有历史性意义。批零住餐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,其发展状况反映全市经济质量和水平。我们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,扎实做好“六稳”工作,全面落实“六保”任务。不断优化营商环境,挖掘市场潜力,消费需求不断释放,市场活力明显增强。

一、消费市场运行平稳,结构不断优化

(一)消费品市场运行整体平稳。全市坚持创新流通方式,积极培育消费亮点,引导消费结构升级。“十三五”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发展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变缓,逐渐趋于平稳增长。2020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84.60亿元,较2015年增加103.46亿元,增长36.8%,年均增长6.5%。总体来看,2016-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态势平稳,2020年因新冠疫情的影响,整体经济发展受阻,出现了回落,增速下降6.5%,位居全省第五。

(二)居民消费平稳,城镇仍占主导。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从2016年的78.3%上升到2020年79.5%,提高1.2个百分点。除2020年以外,其余四年城镇与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皆为正增长,新冠疫情对于城镇社会消费品的影响大于乡村,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较2019年下降14.8个百分点,乡村下降12.4个百分点,城镇高于乡村2.2个百分点。

(三)消费需求持续释放,市场复苏加快。商品零售是社会消费品的重要组成部分,近年来,商品零售的占比一直维持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九成左右,浮动较小,餐饮收入的市场份额小幅提升。2020年,商品零售额为347.87亿元,比2015年增加94.96亿元,年均增长6.6%,餐饮收入为36.73亿元,比2015年增加8.50亿元,年均增长5.4%,商品零售额比餐饮收入年均增速快1.2个百分点;2020年新冠疫情对商品零售的影响小于餐饮收入。后期,随着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好转,消费人气逐渐回升,带动住宿和餐饮业复苏步伐加快。

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稳中有进。2020年延安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为163.47亿元,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.5%,较2015年上升1.2个百分点,拉动增长16.8%。其中宝塔区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为119.49亿元,占比73.1%,较2015年降低4.1个百分点。总体来看,各县(市、区)发展不平衡,宝塔区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占全市73.1%,是延安市消费市场的中坚力量,始终占主导地位。

(四)消费热点逐步转换,居民消费结构升级。从限上单位商品零售分类情况看,吃、穿、化妆品以及日用品类等基本生活类商品需求旺盛:实现吃类商品零售20.74亿元,穿类商品零售7.31亿元,用类商品零售104.33亿元。其中五种用类商品零售情况较上年如下:石油及制品实现零售额58.82亿元,下降10.5%;汽车实现零售额42.56亿元,下降1.6%;化妆品实现零售额1.37亿元,下降10.4%,日用品实现零售额1.14亿元,增长6.7%;金银珠宝实现零售额0.45亿元,下降36.0%。

另外,苹果销售行业在消费市场中的份额越来越大,现有限上苹果销售企业66家,比2015年增加19家,实现销售额19.43亿元,占限上批零销售额的比重为5.9%。

(五)限额以上企业数量区域发展不均衡。2015年延安市限额以上批零住餐法人企业数为375户,其中,宝塔区有161户,占全市比重为42.9%。2020年,延安市共有限额以上批零住餐法人企业数684户,比2015年增长309户,其中宝塔区232户,增加71户,其余县(市、区)增加较多的有洛川县43户、子长市40户,增加较少为黄龙县5户、延长县11户、甘泉县12户,宝塔区遥遥领先。按行业来看,2015年批零住餐法人企业数分别为80、176、71、48户,到2020年分别增加到173、319、116、76户,四个行业企业个数迅猛增加。

二、对策及建议

(一)壮大消费市场主体。加大人才引入力度,通过改善就业环境、稳定物价水平、提供租赁性住房等政策,吸纳更多“人才”涌入延安,增加常住人口;行业主管部门应联合相关部门对分散经营企业(个体)进行资源有效整合,并吸引大型企业在延安注册,为延安消费市场做贡献,引导企业(个体)做大做强,进一步发挥龙头企业(个体)引领示范作用。

(二)挖掘农村消费潜力。结合我市特色产品,着力打造本土品牌,提升竞争力,为农村居民增加收入,提高消费能力;建立健全农村商业网点,为农村居民提供便捷性、多元性的消费渠道,改善农村消费环境,同时挖掘农村消费潜能。

(三)统筹发展,缩小县(市、区)发展差距。一是各县(市、区)要认真分析现状,吃清家底,找不足、补短板,科学合理规划,强弱项、补不足,不断盘活现有存量,形成县(市、区)特色产业;二是要密切关注主城区消费市场发展态势,通过举办促销活动,激发居民消费热情,刺激消费市场逐步回暖,提升主城区对全市消费市场回补作用;三是行业空白的县(市、区),应加强相关行业培育,加大招商引资,早日填补空白,并不断优化行业结构,做大做强消费市场。


申请入驻